2017超星尔雅 刑法学总论 答案课后习题答案题库

头部提示

2017超星尔雅 刑法学总论作业答案这科章节测试答案 答案题库

刑法的适用范围

1

()是保护原则的管辖根据。

A、危害本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B、危害在其它国家的本国公民安全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C、危害本国公民安全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D、危害在本国的外籍公民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正确答案: A

2

国际法公认的才一个普遍管辖原则的犯罪是()。

A、恐怖组织最和反和平罪

B、海盗罪和恐怖组织罪

C、战争罪和恐怖组织罪

D、海盗罪和战争罪

正确答案: D

3

属地原则的管辖根据是:一个国家对()有管辖权。

A、本国领域内的犯罪

B、在任何国家的本国公民犯罪

C、本国领域内的外籍公民犯罪

D、特定领域内的犯罪

正确答案: A

4

属人原则的管辖根据是以公民的犯罪地点作为根据。()

正确答案:×

空间效力原则

1

在我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的犯罪()。

A、适用我国刑法

B、不适用我国刑法

C、适用所在国刑法

D、适用国际法

正确答案: A

2

关于刑法个别化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罪行相适应的刑法原则

B、强调客观的行为及其危害

C、把行为作为唯一的定罪处罚根据

D、目的是为了教育和改善犯罪人

正确答案: D

3

我国刑法如何规定当行为地和结果地不一致时的犯罪?()

A、采取行为地管辖原则

B、采取结果地管辖原则

C、同时采取行为地和结果地管辖原则

D、采取属人原则

正确答案: C

4

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经过外国审判后,无需再依法追究。()

正确答案:×

5

对于域外的外国人犯罪,我国没有管辖权。()

正确答案:×

需要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QQ 在上面哈

需要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QQ 在上面哈

需要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QQ 在上面哈

刑法的时间效力

1

我国主要采用的刑法适用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2

刑法的时间效力包含的内容有()。

A、刑法的生效时间

B、刑法的失效时间

C、刑法的溯及力

D、以上都是

3

一个新制定的刑事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有效,称为()。

A、无溯及力

B、有溯及力

C、法律生效

D、法律失效

4

当新旧法律均认定为犯罪时,且最高刑和最低刑相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量刑情节来比较处罚轻重

B、可以根据附加刑来比较处罚轻重

C、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比较

D、根据旧法进行处罚

5

以下关于从旧兼从轻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则上只能使用行为时的法律来定罪处罚,但若新法有利于被告时,适用新的法律

B、如果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新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

C、如果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而新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依然适用旧的法律来定罪

D、旧法和新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轻,则适用新法

6

禁止事后法的正确含义是禁止不利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被告人的事后法。()

特殊情况下刑法的适用问题

1

我国刑法如何认定中间时法?()

A、依照旧法进行处罚

B、依照新法进行处罚

C、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存在立法漏洞

D、本法实行后,法律又多次变化的,适用最有利被告的法律

2

跨越新旧法律时期连续犯罪,并且实施不同的犯罪,该如何定罪?()

A、从新法

B、从旧法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

3

司法解释没有溯及力。()

4

对于按照行为时的法律已经判决生效,当新法律发生变化后,可根据新的法律更改判决。()

犯罪的法定概念

1

区别罪与非罪的原则标准是()。

A、社会危害性

B、刑法中对犯罪的定义

C、社会影响程度

D、犯罪动机

2

在司法实践中,某些案件根据具体情况,可按照()的规定不予犯罪处理。

A、行政处罚

B、民法

C、法律原则

D、但书

3

下列()行为不属于犯罪。

A、窃取国家情报,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

C、醉酒驾驶致人死亡

D、装修噪音扰民

4

犯罪对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不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5

但书是对刑法的补充条文()。

犯罪的基本特征

1

犯罪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民事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法惩罚性

2

如何理解刑法学界关于犯罪特征的讨论?()

A、两特征说和三特征说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B、两特征说优于三特征说

C、三特征说实践性比两特征说强

D、这些争议只具有理论价值,并不具有实践意义

3

不属于犯罪成立条件的选项是()。

A、符合构成要件

B、违法的

C、造成重大损失的

D、有责的

4

某个行为是否属于犯罪,一定要有刑法的明确规定。()

5

迷信犯属于犯罪。()

犯罪构成

1

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A、英美法系中定罪的构成要件和诉讼规则紧密相连

B、英美法系没有抽象的构成要件概念

C、大陆法系所抽象出来的构成条件理论与实际定罪过程相符

D、消极要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都被纳入犯罪成立的要件之中

2

关于大陆法刑法理论中的有责性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

B、刑事责任指的是行为人所具备的应该用刑法来加以惩罚的心理

C、责任分为责任形式和责任能力

D、责任形式涉及到有无阻却责任的事由

3

犯罪构成是刑事法里规定的,为犯罪成立所必要的()。

A、各种主观要件

B、各种客观要件

C、各种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D、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4

在大陆法国家,判断犯罪成立的第一步是()。

A、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

B、违法性的判断

C、有责性的判断

D、以上都是

5

大陆法系与欧美法系定罪方式不同,大陆法实行同种数罪并罚,而欧美法为同种数罪不并罚。()

6

在大陆法系中,只要符合了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就具备了违法性。()

刑法总则的构成要件与实施

1

刑法分则规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不包括()。

A、因果关系

B、行为的时空条件

C、行为的手段方法

D、行为目的

2

关于犯罪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A、客体可作为考量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标准

B、客体可作为犯罪分类的标准

C、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D、以上都是

3

()不属于未完成的犯罪。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正当防卫

4

修正的犯罪构成在总则中主要有共同犯罪和()两类。

A、有组织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未完成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5

任何犯罪必须具备犯罪的四要件: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和()。

A、犯罪条件

B、犯罪主体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6

贪污受贿罪属于简单客体犯罪。()

7

我国的刑法理论中,保护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所必须的条件。()

犯罪主体

1

我国最早规定单位犯罪的法律是1987年()。

A、《海关法》

B、《刑法》

C、《环境保护法》

D、《反垄断法》

2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并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

A、自然人

B、单位

C、法人

D、自然人与单位

3

自然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是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1

关于责任能力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限定责任能力人是指部分丧失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B、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加了对限制责任能力人的规定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D、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需同时满足医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

2

刑事责任能力包含年龄因素、精神因素以及()三个反面。

A、环境因素

B、生理因素

C、经济因素

D、情感因素

3

在实务中,关于精神病鉴定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医院都可以做精神病鉴定

B、如果鉴定结果不一致,根据司法鉴定机构的权威性来决定结果

C、精神病鉴定只能做两次

D、当三次鉴定结果不一致时,审判机关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做折中处理

4

经鉴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了危害结果,可不负刑事责任,也无需进行治疗。()

5

刑事责任能力只需满足精神病学(或称医学标准)即可。()

醉酒犯罪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

1

关于身体残疾的犯罪,错误的选项是()。

A、聋哑人包括只聋不哑和只哑不聋两种情况

B、盲人必须是双目失明的人

C、我国刑法中没有对聋哑人和盲人有先天性和后天形成的区分

D、在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对于聋哑人和盲人犯罪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2

关于醉酒犯罪,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只有危险驾驶罪把醉酒作为定罪要件

B、醉酒对辨认和控制能力都有影响,导致犯罪

C、吸食毒品以后造成的在精神幻觉状态之下实施的犯罪,在大陆法理论中视为原因上的自由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D、英美法和我国法律中,非自愿醉酒导致辨认和控制能力丧失,可作为无责任人来对待

3

我国刑法中规定,聋哑人和盲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4

病理性醉酒犯罪属于醉酒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特殊主体

1

关于特殊主体说法错误的是()。

A、必须具有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自然人主体

B、是一般主体的对称

C、渎职罪的特定身份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职务侵占罪的特定身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

()不属于职务犯罪。

A、贪污罪

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C、挪用公款

D、受贿罪

3

下列属于身份犯的犯罪的是()。

A、强奸罪

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C、逃税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4

身份可以决定某些犯罪的罪与非罪。()

5

身份只能作为刑法的从重处罚的情节。()

单位犯罪主体

1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法人单位犯罪不属于单位犯罪

B、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犯罪都属于单位犯罪

C、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视为单位犯罪

D、界定单位犯罪最重要的是把单位犯罪行为和个人犯罪行为区分开

2

如何认定合法成立的公司,但是既有违法犯罪活动又有合法经营活动?()

A、以违法犯罪为主要活动的按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

B、按单位犯罪定罪处罚

C、按自然人犯罪来定罪处罚

D、既包含单位犯罪,又包括自然人犯罪

3

设立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按()处罚。

A、按自然人犯罪来定罪

B、既包含单位犯罪,又包括自然人犯罪

C、按单位犯罪定罪

D、按特殊主体犯罪定罪

4

法律规定的公司包括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不包括一人公司。

5

军队经商属于国家机关参与实施的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的构成特征

1

单位犯罪的客观特征体现在()。

A、由自然人代表单位来实施的行为

B、自然人代表单位实施的个人行为

C、自然人利用职权实施的个人行为

D、以单位名义,代表单位的职务行为

2

不属于单位意志的反映的情况是()。

A、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的犯罪行为

B、由单位负责人决定实施的犯罪行为

C、经单位负责人授权的其他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行为

D、由于单位负责人违反单位章程而实施的犯罪行为

3

下列犯罪中,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是()。

A、走私罪

B、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C、盗窃罪

D、金融诈骗罪

4

关于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按刑法规定,单位犯罪原则上采取双罚制

B、对单位的处罚为取消其经营、行政、执法等资格

C、注册为法定代表人,但是对单位犯罪活动毫不知情的自然人,不需追究其法律责任

D、在实务中,具体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人,其定罪根据具体情况来认定

5

单位犯罪必须以刑法分则有明文规定为前提。()

6

单位犯罪必须是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犯罪活动。()

单位犯罪的其他方面

1

关于单位犯罪的诉讼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审判时,被告单位由法定代表人出庭作为诉讼代表人

B、单位在撤销之前的犯罪行为不需要再追究责任

C、单位撤并或者更改名称之后依然要追求其法律责任

D、单位撤并或者更改名称之后由撤并或更改名称之前的单位来委托诉讼代表人

2

单位自首的认定不包含()。

A、由单位集体决定自首,能够反映单位意志

B、代表单位实施犯罪的直接主管人员自首

C、单位自首认定以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只要到案,如实供诉罪行,认定为自首

D、参与单位犯罪的任何人员自首,都可以认定为单位自首

3

不属于纯正单位犯罪的犯罪行为是()。

A、逃汇罪

B、单位受贿罪

C、受贿罪

D、单位过失犯罪

4

我国刑法原则上对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不区分主犯和从犯,但在具体案件中,对所起作用较小的人,可按从犯依法予以从轻处罚。()

5

我国单位犯罪的单罚制指只处罚代表单位实施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而不处罚犯罪的单位。()

犯罪客观要件

1

关于抢劫罪所包含的客观要件,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行为是采取暴力、胁迫或其它手段

B、目的行为是劫取财物

C、对象为财物

D、抢劫对象包含不动产

2

()是任何犯罪构成所必须具备的。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行为的手段和方法

D、行为的时空条件

3

关于犯罪的客观要件说法错误的是()。

A、指刑法所规定的,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各种客观事实情况

B、所有的犯罪构成客观要件都取决于分则规定

C、修正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取决于总则规定

D、犯罪的客观要件必须具有法定性

4

只有主观的犯罪意图,而没有客观的危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5

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与要素要求是一样的。()

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

1

下列关于实行行为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定罪要件以实行行为为中心

B、教唆犯具有实行行为

C、在共同犯罪中,实行行为叫做正犯

D、犯罪预备虽然是没有着手的实行行为,但依然要受到处罚

2

下列关于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A、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通常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

B、作为是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C、不作为是指不履行作为的法律义务的行为

D、不作为通常不构成犯罪

3

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理解错误的是()。

A、持有型犯罪的对象都是特定的

B、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当不构成其它犯罪时才认定为持有型犯罪

C、持有型犯罪全部属于不作为的危害行为

D、持有行为可以分为事实的持有和推定的持有

4

“着手”可以区别预备犯罪和犯罪未遂。()

不作为的分类与构成要件

1

80年代我国法学界在选择作为的法律义务的来源时,没有包含下列哪一项?()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职务业务要求产生的义务

C、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D、法律行为

2

下列选项不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罪的是()。

A、母亲不给刚出生的婴儿喂奶,导致婴儿死亡

B、不解救被拐卖儿童

C、遗弃罪

D、纵容黑社会组织犯罪

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务要求产生的义务?()

A、警察应该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

B、医生有义务救死扶伤

C、商人应该诚信经营

D、教师应该禁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

4

不作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必须同时具有作为的法律和道德义务。

先行行为、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

1

田华下班回家,遇到持刀抢劫,田华逃跑但进入了死胡同,而劫匪持刀紧随其后。田华慌忙中拿起墙角的木棒向劫匪挥去,劫匪应声倒下。田华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伤害

D、紧急避险

2

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紧急避险保护了合法利益,但是牺牲了第三者的利益

B、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大于所牺牲的利益

C、紧急避险的行为是无害的,因此符合法律规范

D、紧急避险实际上损害了合法利益

3

孙某驾驶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以25公里的时速前进,此时迎面开来一辆高速行驶的失控汽车,孙某急忙向右打舵,将车开到人行道上造成撞伤一人的后果。孙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伤害

D、紧急避险

4

行为人在无过错或意外事件中导致了危险,但没有进行救助,行为人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5

先行行为所产生的法律义务包含了道德的要求。()

不作为行为的分析与见解

1

下列关于其它法系对不作为行为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是()。

A、在大陆法系中,危险共同体有救助义务,如果一方遇到危险,另一方不救助,则会构成不作为犯罪。

B、英美法中,自愿承担援助所产生的法律义务中,不援助即是犯罪。

C、英美法中,应邀到土地所有人的领土内的人,对土地所有人的财产和人生安全有保护义务。

D、在英美法和大陆法中,均已将见死不救犯罪化。

2

犯罪的受害人处于危险状态,犯罪人对其有救助义务,若不作为导致其死亡,我国法律对此如何认定?()

A、算重罪谋杀罪

B、将数罪并罚

C、不单独定罪,视作结果加重犯

D、其不作为行为是否要独立定罪,将取决于刑法分则规定

3

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通常是指合同义务,并且在实践中只涉及民事违约责任,不会产生刑事犯罪。

危害结果

1

下列哪一项属于行为犯?()

A、脱逃罪

B、盗窃罪

C、诈骗

D、遗弃罪

2

下列哪些犯罪不是将犯罪结果作为既遂的判断标准?()

A、故意杀人

B、盗窃

C、诈骗

D、丢失枪支不报

3

刑法分则中,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结果加重犯是根据()来进行划分。

A、犯罪动机的不同

B、危害程度的不同

C、犯罪结果的意义不同

D、犯罪主体的不同

4

大陆法理论中,抽象危险犯是指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危害行为,而是需要证明其危险后果的存在的一类犯罪。()

5

危害结果是选择要件。()

因果关系

1

关于因果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刑法中,若一个行为直接导致一个结果的发生,不需要再做因果关系判断。

B、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有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与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在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的关系,而非刑侦意义上的犯罪原因。

D、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有相同的意义。

2

关于介入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介入因素只能是第三者的行为,不能是被告人的自身行为。

B、介入因素中如果有他人的犯罪行为,因果关系一定会中断。

C、如果是异常的介入因素导致犯罪结果,前行为则与后行为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D、异常的介入因素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3

在英美法系中,如果有介入因素,直接根据前行为和后结果的事实因果关系进行判定。()

因果关系的判断和行为对象

1

犯罪性质是由()决定。

A、行为对象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体

D、犯罪结果

2

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对于该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B、该案的介入因素是被害人的自杀行为。

C、乙自杀的行为阻断了甲的行为与乙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由于乙的自杀行为是由甲的投毒行为导致,所以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客体要件中的选择性要件的是()。

A、行为的时空条件

B、行为的手段和方法

C、危害行为

D、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4

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不具有因果关系。()

犯罪的主观要件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1

犯罪的主观要件不包括()。

A、犯罪的故意

B、犯罪的过失

C、犯罪的目的

D、犯罪的结果

2

犯罪的故意和()称为犯罪的必要要件。

A、犯罪的过失

B、犯罪的目的

C、犯罪的动机

D、犯罪的结果

3

犯罪动机可用于决定罪与非罪。()

4

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都有犯罪目的的要求。()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分类

1

关于犯罪过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过失犯罪都要负刑事责任。

B、过失犯罪是以造成严重后果作为定罪要件。

C、量刑与过失行为的种类无关。

D、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是同一个概念。

2

医生为某种药贴上“芒硝”的标签后拿给病人,后来发生中毒,两人死亡,经检验死于砒霜中毒。该案医生的行为属于()。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3

下列不属于间接故意犯罪的是()。

A、同一宿舍的甲在饮水机里投毒杀害了乙,但甲没有阻止丙喝饮水机里的水,最终丙也中毒身亡。

B、甲乙二人打赌,看谁敢点燃库房边的草席。甲将草席点燃后,与乙扬长而去,造成火灾。

C、甲在公共场所私设电网,又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造成多人触电身亡。

D、警察甲与警察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

4

甲某为防小偷在果园私设电网并特意安装上“漏电保护器”,但是仍然造成一名3岁儿童被电击死的后果。该案甲某的行为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5

认定间接故意必须有实际的危害结果发生。()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1

下列关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说法正确的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

B、在实践中,若行为人没有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结果的发生,则被认定为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因为过于自信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D、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意图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由于过于自信未能避免。

2

已经认识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没有任何避免危险结果发生的措施,又无任何自信根据而不计后果的行为属于()。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3

过于自信包括两个方面:过高估计了个人能力以及()。

A、对行为对象过于自信

B、过低估计了危害结果

C、对客观条件过于自信

D、过高估计自己对法律的认识程度

4

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可以从二者认识危害结果的程度进行区分。()

5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二者的行为人都必须是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案例

1

区分间接故意与过失需要看()。

A、有没有致人死亡的主观意愿

B、有没有危害公共安全

C、有没有致死事故

D、有没有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结果的发生

2

醉驾的标准是酒精含量达到()以上。

A、20mg

B、40mg

C、80mg

D、200mg

3

高速路上的井盖被偷后由于存在车祸的严重隐患,该小偷应被判处危害公共安全罪。

A、正确

B、错误

4

瓜农在西瓜中注入农药防治被偷,一定要在旁边设立警示标志,这样才会避免间接故意杀人。()

A、正确

B、错误

无罪过事件

1

行为人是否能预见危害结果,其判断标准有:行为人标准、()和折中标准。

A、职业标准

B、行为能力标准

C、主观标准

D、一般人标准

2

疏忽大意的过失和意外事件的区别是()。

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应不应当预见

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有预见

C、是否具有不可抗力的因素

D、是否具有犯罪故意

3

下列选项属于意外事件的是()。

A、甲意图杀害乙,甲得知乙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后,随即防火烧毁值班室,最终将顶替乙值班的病烧死。

B、甲抓到一条毒蛇,放在家里的水桶里。一天家中请客,来了很多人。其中的一个客人在水桶里洗手,被蛇给咬了,造成重伤。

C、甲在爬山时由于山路湿滑,不慎摔倒后撞到身后的乙,乙跌下山崖。

D、甲欲杀害妻子乙,并在饭菜里下好毒后说自己有事要出门,让妻子先吃饭。这时他们的儿子从外面回来说肚子饿,于是乙给儿子盛了一碗饭,儿子吃了之后中毒身亡。

4

无罪过事件的含义是:尽管行为构成了危害社会的后果,但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与过失,而是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结果。()

5

意外事件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预见义务,并且应当有预见能力。()

认识错误

1

认识错误属于()。

A、过失犯罪

B、不作为犯罪

C、无罪过事件

D、故意犯罪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A、假想非罪

B、客体错误

C、行为错误

D、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3

行为错误包括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和()。

A、行为对象错误

B、行为目标错误

C、行为方法或手段错误

D、行为目的或目标错误

4

关于行为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为差误是客观行为的打击发生了偏差。

B、行为差误属于无罪过事件。

C、行为差误在主观认识上有错误。

D、行为误差可导致行为人的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产生错误。

5

若犯罪行为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构成犯罪,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6

广义上,认识错误是指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正当化事由

1

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当防卫的起因是客观上存在不法侵害行为,而这种不法侵害行为只能是法定的犯罪行为。

B、对合法的行为不能实施正当防卫。

C、对尚未开始的不法侵害进行的反击,不是正当防卫。

D、防卫不适时不属于正当防卫。

2

事后防卫包括不法侵害已经完成或已达既遂,以及()。

A、不法侵害已被阻止或因未遂而停止

B、不法侵害人已丧失继续侵害能力

C、不法侵害已自动停止

D、以上都是

3

行为人对动物的侵害行为进行的反击属于()。

A、意外事件

B、无罪过事件

C、紧急避险

D、正当防卫

4

第三者对进行合法避险的行为人进行的反击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5

紧急避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防卫对象及防卫意图

1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重要区别是()。

A、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

B、紧急避险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

C、正方防卫可以针对无辜的第三人

D、紧急避险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2

下列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A、为保护非法利益的行为

B、防卫挑拨

C、偶然防卫

D、以上都是

3

合法的防卫意图不包括()。

A、保护国家利益

B、保护公共利益

C、保护动物权益

D、保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4

在共同犯罪中,只有针对主犯的反击才是正当防卫。()

5

在互殴事件中,如果甲已经放弃,而乙继续加害甲,并且威胁到甲的生命安全,此时甲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防卫限度条件

1

下列哪一项不是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

A、客观存在不法侵害

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C、防卫行为超过合理限度

D、防卫对象仅限于不法侵害人

2

下列案例中属于防卫过当的是()。

A、乙到甲的饭店吃饭后不付钱便离开,甲要求乙付钱但遭到拒绝,二人发生争吵时乙用刀威胁甲,但刀滑落在地,此时甲捡起刀刺向乙,并连捅数刀致乙死亡。

B、甲在回家路上遭到乙抢劫,甲奋起反击,二人扭打起来,此时丙路过欲帮助甲,但被甲误以为是乙的同伙,并将丙推倒致其受伤。

C、甲与乙在停车场因车位问题发生了争执,争吵越来越激烈,乙动手打甲,乙被甲反击后随即离开,但甲继续追打乙致其重伤。

D、甲在公交车上看见乙行窃,甲提醒被偷乘客注意财产安全,甲下车后遭到乙跟踪报复,被乙用刀刺伤,二人随即扭打起来,甲夺刀反击乙,致乙死亡。

3

防卫过当的构成条件是()。

A、必须是正当防卫行为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C、造成重大损害

D、以上都是

4

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判断。()

5

防卫过当不能免除刑事处罚。()

特殊防卫

1

无过当防卫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

A、防卫起因不同

B、防卫手段不同

C、防卫意图不同

D、防卫结果不同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规定的无过当防卫的犯罪行为?()

A、行凶

B、杀人

C、盗窃

D、绑架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1

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护自己生命而牺牲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避险行为,可不负刑事责任。

B、紧急避险对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同样适用。

C、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小于避险行为所损害的利益,同样合法,可不负法律责任。

D、紧急避险只能是发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2

紧急避险行为人的主观保护意图不包括()。

A、保护国家利益

B、保护公共利益

C、保护动物权益

D、保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3

紧急避险构成条件中的时间条件是指()。

A、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B、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C、避险行为产生于不法侵害结束之后

D、避险行为产生于不法侵害之前

4

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与正当防卫相同,都是存在不法侵害。()

5

为保护个人名誉产生的紧急避险行为可不负法律责任。()

修正的犯罪构成

1

修正的犯罪构成包括未完成的犯罪和()。

A、共同犯罪

B、单位犯罪

C、过失犯罪

D、故意犯罪

2

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着手实行以前停止的犯罪是犯罪预备

B、着手实行以后停止的是犯罪未遂

C、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犯罪都是犯罪未遂

D、由于意志以内的原因而停止的犯罪都是犯罪中止

3

根据刑法通说,下列选项中具有未完成形态的是()。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结果加重犯罪

4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5

犯罪的中止形态只存在于着手以后的实行阶段()。

6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犯罪的完成形态。()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

1

故意犯罪的发展过程包括犯罪的预备阶段和犯罪的()阶段。

A、实行

B、中止

C、结束

D、既遂

2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的条件-“着手实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着手实行是实行行为的起点。

B、着手实行的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C、对于单一行为的着手实行的认定,是看行为人是否已经开始实行犯罪行为。

D、判断是否着手实行的主观标准是指行为本身能否反映犯罪意图。

3

犯罪预备构成的条件是()。

A、为了实行犯罪

B、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

C、停止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D、以上都是

4

对于复合行为,只有当目的行为开始时才被认定为着手实行。()

5

我国《刑法》规定,预备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6

着手实行是犯罪预备的终点。()

犯罪既遂

1

行为犯的既遂标准是()。

A、是否着手

B、行为是否发生

C、行为是否完成

D、行为是否造成危害结果

2

财产性犯罪中,()是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A、犯罪是否得逞

B、是否着手

C、结果是否发生

D、结果是否造成危害

3

具体危险犯的既遂标准是()。

A、犯罪是否得逞

B、是否着手

C、危害结果是否发生

D、发生危害后果的危险出现并且存在

4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区别的标志是()。

A、犯罪未得逞

B、是否着手

C、犯罪停止的原因

D、犯罪停止时间

5

所有未遂的犯罪都要受到处罚。()

6

构成要件的齐备与否,是犯罪成立与否的标准。()

犯罪未遂的分类

1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分的标志是()。

A、犯罪是否着手

B、结果是否发生

C、犯罪是否得逞

D、犯罪未得逞是否是行为人的意志

2

关于犯罪未遂的处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犯罪未遂都要受到处罚

B、犯罪未遂都要从轻处罚

C、犯罪未遂有不从轻处罚的案例

D、犯罪未遂要加重处罚

3

下列关于不能犯未遂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行为人能够达成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未能完成。

B、行为人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导致犯罪未能完成。

C、不能犯未遂的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意图。

D、不能犯未遂是由于行为人的主观原因中止了犯罪行为。

4

迷信犯属于不能犯。()

5

结果加重犯必须是法定的犯罪。()

犯罪中止

1

一般来说,以下属于意志以外而停止犯罪的因素的是()。

A、被害人的吓唬而停止犯罪

B、犯罪过程中遇到熟人而停止犯罪

C、自行将被害人送到医院抢救

D、行为人出于怜悯同情而停止犯罪

2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和()阶段。

A、准备

B、着手

C、实行

D、结果

3

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不包括()。

A、中止的自动性

B、中止的时间性

C、中止的客观性

D、中止的条件性

4

犯罪中止的前提是行为人认为自己客观上不能继续实施犯罪达到既遂状态。()

5

积极中止指的是犯罪行为尚未实施完毕,采取作为的方式。()

共同犯罪概述

1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A、免除处罚

B、减轻处罚

C、加重处罚

D、酌情量刑

2

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经拐骗但尚未卖出时,不能被称为既遂

B、买卖双方商谈好价钱但尚未转移人口时不能被称为既遂

C、只要对人口进行拐骗就构成既遂

D、未找到买家的时候不能被称为既遂

3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三种类型不包括()。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阻碍

4

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是不能相互转化的。()

5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未做出任何伤害性的行为时不能判定为犯罪既遂。()

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

1

共同犯罪行为从分工来讲,不包括()。

A、实行行为

B、组织行为

C、教唆行为

D、挑拨行为

2

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目标,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体现出共同犯罪行为的()。

A、主体性

B、一致性

C、整体性

D、规律性

3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人共同过失犯罪是主观存在的

B、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C、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D、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才能被称为共同犯罪

4

共同犯罪的基本行为方式中强调作为,一般不考虑不作为的行为人。()

5

共同犯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于两个以上古河犯罪主体条件的自然人。()

不成立共同犯罪的特殊情况

1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有期徒刑

A、三年以下

B、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C、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

D、十五年以上

2

当两人先后给被害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时,两人的犯罪情况为()。

A、皆为犯罪未遂

B、皆为犯罪既遂

C、前者是犯罪未遂,后者是犯罪既遂

D、前者是犯罪既遂,后者是犯罪未遂

3

实行过限时,承担行为责任的是()。

A、过限行为人

B、所有犯罪人

C、其他犯罪人

D、酌情量刑

4

窝藏与包庇行为即便是事先通谋过,但因为不是同时犯罪,不能以共犯论处。()

5

先后实施的相关故意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犯。()

共同犯罪的形式及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1

以刑法分则是否明文规定必须共同犯罪才能完成的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划分为()。

A、必要共犯和任意共犯

B、特殊共犯和任意共犯

C、必要共犯和客观共犯

D、特殊共犯和客观共犯

2

有明确分工的共同犯罪被称为()。

A、简单共犯

B、复杂共犯

C、主观共犯

D、客观共犯

3

按照有没有特殊的组织形式分类,共同犯罪可以分为()。

A、临时犯罪和组织犯罪

B、主观犯罪和客观犯罪

C、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D、条件犯罪和被动犯罪

4

共同犯罪在法律上强调事先是有通谋的。()

5

犯罪集团是指二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1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被称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2

1997年的刑法修改中,胁从犯仅限定于被()参加犯罪的人。

A、胁迫

B、说服

C、诱骗

D、引诱

3

关于教唆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

B、如果起主要作用,按主犯处罚

C、被教唆人按犯罪未遂定罪处罚,教唆人可能按犯罪既遂处罚

D、教唆未遂指的是教唆未遂和未遂的教唆

4

胁从犯可以是受到精神上的威胁,也可以是受到身体上的威胁。()

5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对于从犯可以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

1

共犯要成立终止不需要()。

A、停止自己的行为

B、消除自己的行为对共犯行为的影响

C、有效阻止共同犯罪的完成

D、停止他人的犯罪行为

2

刑法分则关于共犯的特别规定应当()总则共犯规定适用。

A、独立于

B、服从于

C、平等于

D、优先于

3

挪用公款的行为中,公款的使用人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但是指使或参与策划挪用公款的,以()定罪处罚。

A、受贿罪

B、教唆罪

C、危害公共安全罪

D、挪用公款罪

4

利用身份犯的身份来共同实施犯罪的,非身份犯不能构成身份犯的共犯。()

5

共同犯罪人,无论他共同犯罪的哪一个环节起什么作用,都要对整个共同整体犯罪行为及其后果负责。()

牵连犯和吸收犯

1

关于牵连关系的客观说不包括下列观点中的()。

A、必须处于同一个犯罪目的

B、存在手段和目的联系

C、存在原因和结果的联系

D、客观的联系

2

牵连犯的一般处罚原则是()。

A、数罪并罚

B、择一轻罪处罚

C、择一重罪处罚

D、酌情量刑

3

符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行为中,销售金额达到了()。

A、1万元

B、3万元

C、5万元

D、8万元

4

通常来讲,自然的一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是()。

A、牵连犯

B、吸收犯

C、从犯

D、想象竞合犯

5

盗窃之后防火、毁坏现场属于牵连罪。()

刑罚概说与刑罚的体系

1

刑事责任称为()之间的纽带。

A、犯罪和刑法

B、犯罪和监管

C、处罚和刑法

D、处罚和监管

2

犯罪论的结构涉及到的三要素不包括()。

A、罪

B、责

C、刑

D、行

3

犯罪,是指具备构成要件()。

A、该当性、违法性和目的性

B、该当性、危害性和有责性

C、该当性、责任性和危害性

D、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

4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法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5

在大陆法,刑事责任建立在责任有责性,是在定罪要件的基础之上。()

刑罚的种类

1

主刑中,最轻的是()。

A、管制

B、拘役

C、收容

D、有期徒刑

2

有期徒刑是指()。

A、三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B、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C、三个月以上二十年以下

D、六个月以上二十年以下

3

属于我国在刑罚主刑中的创造的是()。

A、管制和拘役

B、收容和拘役

C、管制和死缓

D、收容和死缓

4

管制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两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五年。()

5

无论何种情况,孕妇或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刑罚的体系和裁量

1

在死刑缓刑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A、六个月

B、一年

C、18个月

D、两年

2

剥夺政治权利不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机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力

D、参与国家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利

3

在我国,罚金的数额判定标准是()。

A、全额赔偿经济损失

B、半数赔偿经济损失

C、个人经济能力

D、自由裁量

4

在死刑缓刑期执行期间,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一年期满以后,可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一下有期徒刑。()

5

瑞士最早实行的日数罚金制已经被大量大陆法国家采用。()

特别量刑之累犯和自首

1

下列犯罪行为中,不能被判定为累犯的是()。

A、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B、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被判处的刑法有一个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C、后罪的发生是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规定年限内发生的

D、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时都年满十八周岁

2

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内又故意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形。

A、一年

B、三年

C、五年

D、十年

3

特别量刑情节不包括()。

A、累犯

B、自首

C、立功

D、逃逸

4

委托他人代为投案不能被视为自动投案。()

5

立法之后,自首的条件只包括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

特别量刑之立功和数罪并罚

1

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免除

C、减轻或者免除

D、从轻

2

各国刑法所采取的数罪并罚的原则不包括()。

A、吸收原则

B、并科原则

C、限制减罪原则

D、混合原则

3

对于数罪并罚的,分为()两种。

A、先减后并和先并后减

B、先罚后增和先增后罚

C、先增后并和先并后增

D、先罚后减和先减后罚

4

我国刑法中规定,同种数罪原则上是要并罚的。()

5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以后,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判决刑期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刑罚的执行与消灭制度

1

一般缓刑使用的对象不包括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中的()。

A、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B、孕妇

C、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D、未成年人的唯一监护人

2

特殊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被判处()一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3

刑罚的执行与消灭制度不包括()。

A、减刑制度

B、假释制度

C、申诉制度

D、追诉时效制度

4

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溯时效期限为十五年。()

5

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五年。()